產業誤導情報導致AB 446法案撤回,消費者權益監管機構表示擔憂
加州,2025年9月5日 – 今日,消費者權益監管機構(Consumer Watchdog)發表聲明,對加州議會AB 446法案的撤回表示深切遺憾。該機構指出,這項本有望保護消費者免受價格監控和掠奪性定價行為的法案,最終因「產業誤導情報」而未能進入立法程序。
AB 446法案的初衷是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價格監控問題。在現今數位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透過追蹤消費者線上瀏覽和購買習慣,進而動態調整商品價格,甚至向不同消費者收取不同的費用。這種做法,尤其是在特定商品或服務需求旺盛的時期,可能導致消費者支付遠高於公平市場價的價格,形成所謂的「價格歧視」或「掠奪性定價」。AB 446法案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透明的價格資訊,並限制企業利用數據進行不公平定價的行為。
然而,消費者權益監管機構在聲明中表示,在法案的立法過程中,他們觀察到部分產業團體散播了關於該法案的「誤導情報」。這些情報可能歪曲了法案的實際內容和影響,試圖讓立法者和公眾誤解其對企業的真正限制,從而阻礙了法案的推進。
「我們對AB 446法案的撤回感到非常失望,」消費者權益監管機構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這項法案是保護加州消費者免受日益嚴重的價格監控和不公平定價行為的關鍵一步。不幸的是,產業團體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選擇了散播不實資訊,最終導致了一個對公眾有利的法案胎死腹中。」
該機構認為,產業的阻撓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阻礙了市場向更公平、更透明的方向發展。他們強調,消費者有權知道自己所支付的價格是否合理,而不是被企業的數據演算法任意操縱。
儘管AB 446法案被撤回,消費者權益監管機構表示,他們不會因此放棄對消費者權益的捍衛。他們將繼續關注價格監控和不公平定價問題,並尋找其他途徑,推動相關立法和政策的制定,以確保加州消費者的福祉。同時,該機構也呼籲公眾提高警惕,關注企業的定價策略,並積極參與到維護自身權益的行動中來。
此次AB 446法案的撤回事件,再次凸顯了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資訊透明度和反對不實訊息的重要性。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了解自身的權益,並對可能損害自身利益的行為保持警覺,是至關重要的。
人工智慧提供了新聞。
以下問題用於從 Google Gemini 生成答案:
‘Industry Disinformation Kills Surveillance Pricing Bill: As a Result, AB 446 is Withdrawn, Says Consumer Watchdog’ 由 PR Newswire Policy Public Interest 於 2025-09-05 20:39 發布。請撰寫一篇詳細文章,包含相關資訊,並以溫和的語氣呈現。請用中文回答,只包含文章內容。